电话/企业QQ: 400-681-0039
行业资讯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帮助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涉农电子商务如何助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

更新时间:2014-11-20 10:04:36点击次数:1858次字号:T|T
  汪向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委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信息化理论政策研究。

  汪向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委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信息化理论政策研究。

  编者按

  电子商务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创新推动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当电子商务的“基因”,进入中国古老乡村的“肌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期对话栏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进行了专访,以期展示涉农电商从理论到现实的整体图景:涉农电商不仅仅是在农村空间范围和消费市场的扩展,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为农户参与市场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实现手段;越来越多的草根农村网商足不出户就与远端的生意伙伴交易,形成订单,享受到另一种全新的交易自由;代表着信息时代中国农民新的市场观、资源观、价值观和发展观。

  □□主持人:本报记者崔丽

  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

  1

  涉农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的多重驱动力

  主持人:原来,农业与电子商务离的最远,农村与网购离的最远,农民与网店离得也最远,如今,这些都是过去式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员流动的带动,农村、农业和农民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的新大陆,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嘉宾:长期以来,我国涉农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并不突出。据农业部的数据,至“十一五”末,我国涉农网站达31000多家,但大多生存状况不佳,政府、民间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探索。近年,涉农电子商务终于有了突破!阿里研究院10月13日发布《农村电子商务消费报告(2014)》显示,中国农村电商消费市场近年来持续扩大,预计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2014年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以淘宝网购数据为例,其农村消费占比已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提升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红冰表示,虽然这一占比依然较低,但呈现出平稳上涨趋势,而随着农村网民及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提升,农村电商消费市场潜力大,预计2016年时市场总量或将突破4600亿元。

  在农村电商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不断涌现出各有特色的电子商务模式,我国涉农电子商务处于爆发式发展的临界点,人们有理由对其星火燎原的前景充满期待。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在基本面上有了实质性突破,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原来由政府主导、业务形态以信息服务为主、主要强调农村电子商务经济作用的阶段,转向现在由多元主体联合推动、业务形态向在线交易拓展、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新的发展阶段。

  主持人: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嘉宾:涉农电子商务主要有三种驱动力联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国家政策。自2005年以来,国家确立并持续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贯彻实行了“城市反哺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政策。在此背景下,国家各涉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建设性投入,改善了全社会对农村的发展预期,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和社会机构也开始尝试或进一步加强了在农村市场拓展的战略部署,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投入到农业农村中来,从而,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开展涉农电子商务所需的信息基础设施、交通物流条件等进一步得到改善。二是市场环境。近年,社会化、市场化的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日趋成熟,电子商务服务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明显改善了草根农民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为农民从事电子商务提供了便利。三是用户拓展。我国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到了从城市向乡村自然拓展的阶段。通过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电子商务应用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已成为必然趋势,农村中蕴藏的电子商务潜能也必然越来越多地被激发出来。农村网商中的成功者,为身边乡亲们利用网络脱贫致富,提供了看得见、学得会的示范,如同燎原的星火,正以点带面地吸引着更多农民投身到农村电子商务中来。

  2

  从政府主导到多元推动,从自上而下到上下结合

  主持人:从原来由政府主导转向现在由多元主体联合推动,也就是“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这种发展方式是怎么完成转变的呢?这种发展方式有什么战略意义?

  嘉宾:多年来,政府非常希望以信息化、电子商务造福“三农”,做了很多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推出“金农”工程以来,就非常重视推进涉农信息化建设,各个相关部委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三电合一、村通工程、电脑下乡、信息下乡到人员培训,主要的推进方式是自上而下。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应用及应用的收效不理想。政府可以主导在农村铺网络、建平台,可以组织本地的卖家在上面销售,但没有办法用行政的力量和财政补贴让买家到上面来买,而且买了还想再来买。有卖无买,就很难形成交易,没有交易农民就无法从中增收。

  近年,随着以淘宝网为代表的市场化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其他市场主体在此类社会第三方市场化网络平台上,依靠自己和社会的资源投入开展电子商务,从而形成一类新型的自下而上式的农村电子商务,靠的是市场需求牵引、农户自发和市场化平台。草根农民以电子商务创业找到了可以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淘宝网上云集了海量的买家、卖家和商品,进入市场的门槛非常低,草根农民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直接对接大市场。领头羊们的成功,很快引来周围乡亲们纷纷仿效,淘宝店像细胞裂变式地增长,淘宝村、淘宝镇也应运而生。

  主持人:目前涉农电子商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嘉宾:从目前全国的情况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类不同的涉农电子商务同时并存,虽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最大的问题是各自为战,这种状态影响到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状态,尚未通过良好的机制,将各类主体的正能量整合起来。“上下结合”应该成为我国涉农电子商务带战略意义的重大选择。

  政府平台主动与市场化平台合作,本质上是政府平台主动贴近自己的目标用户和让服务更好地抵达服务对象,上下结合最好采用链接嵌入的方式,政府不宜直接做交易平台,但要努力将自己对电子商务交易的支撑服务,及时便捷地体现在现实的交易环节中。其中,特别是那些即时性强、用户关注度高、对是否成交影响大的支撑服务,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营主体与商品认证、经营者诚信信息检索、公平交易信息查询等,更需优先嵌入到交易环节中。

  上下结合的深浅程度,影响当地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状况。有些地方以地方馆作为一个载体,内嵌监管、服务,与平台、运营商、卖家、服务商结成很好的机制,在农产品电商环节如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认证、商流组织、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危机预案等方面开展工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有些可以由政府来做,有些可以由市场来做。

  3

  转型:改变了结构,赋能于“细胞”,转变着“基因”

  主持人:为什么说电子商务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又是如何推动转型的呢?

  嘉宾:涉农电子商务助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作用,可归结为改变了结构,赋能于“细胞”,转变着“基因”。

  改变了结构:电子商务助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作用,不仅限于农村经济社会活动的表层,而且改变了农村的深层结构。自农村改革实行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在农户分散的小生产如何对接大市场的关键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农户要么直接对接市场,要么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公司+农户”结构下,通过中介公司去对接市场。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农户因信息劣势带来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弱势是明显的事实。在实践中,“公司+农户”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农户对接市场的问题。一些公司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地位,牵着农户鼻子走,与农户争利。现在,“网络”这个要素的介入,打破了“公司+农户”信息不对称的结构,为农户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克服信息弱势地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和现实的手段。农户借助网络,既可以不通过传统中介公司直接对接大市场,也可以因掌握更多的信息,在与中介公司打交道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当然有利于纠正原来的结构性缺陷。

  赋能于“细胞”:电子商务对农村网商来说,已不再是一个外生的因素,不再是政府或IT公司推送给他们的可有可无的东西,相反已经成为他们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主动选择的劳动方式和生活依靠。电子商务给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交易半径和交易规模上的量变,更是对接市场时在订单权和定价权上的质变。电子商务让越来越多的草根农村网商可以足不出户地与远端的生意伙伴交易,平等地讨价还价,形成订单,从而享受到另一种全新的交易自由。电子商务为农村网商这种农村经济社会“细胞”的赋能,正在改变着农户对接大市场时原有的那种不合理的权利对比格局。这种赋能的规模和程度,正随着农村网商的快速发展与日俱增。

  转变着“基因”:电子商务让农村网商以及他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乡亲们,看到了网络带来的崭新天地和发展机会,收获到其祖辈从未有过的、由信息化带来的全新感悟。他们坚信,即使市场发生变化,只要掌握了电子商务的能力,就可以灵活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他们的感悟和自信,代表着信息时代中国农民新的市场观、资源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在中国“三农”发展中,电子商务给人带来发展理念和素质的改变,堪称是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基因工程”,这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所起到的作用将是长久而深刻的。

  具体来说,农村人口中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参与者以此改变了社会身份,从农民变身为网商、工人、客服、服务商、经纪人;促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近就业,吸收包括城镇居民、大学生在内的外地人到农村来为网商打工,为农村城镇化道路提供了新的启示;由于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民工返乡,明显改善了他们的家庭生活质量,让农村“空巢”带来的社会问题迎刃而解,令农村面貌重新焕发出生机;激发了农民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向善、向上的积极性,也能把老人、文化水平不高的农妇、残疾人包容进来,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推动农村网商更多地关心和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和发展决策等等。

  4

  涉农电商快速发展需各类主体长期努力,共同推进

  主持人:涉农电商还面临一些其他的问题,如农产品的非标性,冷链、资金、物流、人才的缺乏、信任难题等,该怎样解决?

  嘉宾:这些现实的制约并非无解,有些是可以一边做起来一边去发展解决的,有些很难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农产品与工业品不一样,个体差异很大,比如每一串葡萄都不一样,但这不等于不能做电商。全冷链成本很高,市场会有创新,比如不少网商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冰水来降温保鲜。困难是创新的温床,现实中有很多好的探索,不着急,慢慢来,这里面潜力很大。有些农民自己做网店,闯出了路子。而政府、服务商助力,跳出电商来解决电商,路要更宽一些。比如,农业部正在开展信息进村入户的试点,通过这种方式把当地分散的买卖、服务需求聚合在一起,就能让没有经济性的事变成有经济性的事。通过这种方式为电商奠定基础,开始可能是非农产品电商,没关系,有了物流、服务等条件再发展农产品电商也行。

  主持人:为了使涉农电商更快更好发展,您有什么政策建议?

  嘉宾:除了加快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的建设外,要特别重视物流配送、商流组织“软”的方面,积极探索通过有效的商务模式、组织模式创新和信息化手段,克服农民需求分散性带来的困难;大力发展农村草根物流,要高度重视近年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有所拉大的现象,将农村信息化放在更迫切、更优先的地位。

  整合相关资源,有效推进涉农电子商务。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进入农村电子商务领域,探索和创新政府与市场主体间合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体制机制。将政府平台的支撑服务与电子商务交易相嵌合。要将政府主导已建成的农村电子商务的体系,与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需求对接起来,与市场化平台企业开展业务合作、股权合作甚至兼并重组,以市场规律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要纠正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难以从事电子商务的偏见,鼓励广大农民利用市场化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经营;充分肯定和进一步发挥市场化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鼓励和帮助他们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提升服务质量。

  加快强农、惠农、富农的电子商务政策体系,营造和改善涉农电子商务环境。政府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行政策宣传,让广大农民知晓、理解和利用好已有的政策;要将鼓励涉农电子商务,纳入扶持农民返乡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乡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信贷、小微企业、农村扶贫等政策中来,破除政策落实中的人为障碍;要在涉农电子商务产业生态的发展、用地、融资、人才、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继续探索新的扶持政策。现阶段,推动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定要不拘一格,顺势而为。

  改进农村电子商务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农民电子商务能量。经验表明,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真正成功的经验大多发自于草根,建议国家涉农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基层农村电子商务调研,以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基层创新经验。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领头羊”的示范作用,重点鼓励有上网经验的返乡大学生、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村官等带头开展电子商务,鼓励引导各类电子商务专业人士到农村开展创业培训,鼓励成功的先行者现身说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农村“熟人社会”有利知识扩散的机制,广泛撒播电子商务的“神火”,促进涉农电子商务尽快星火燎原。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组织“细胞”和“基因”的转变。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根本上是作为农村经济社会最基本组织细胞的农户和农民的转型。要引导农户和农民提高自身的组织化水平和程度,提高他们及其组织的信息化意识、能力、水平和程度。建议政府主管部门以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服务网点及机构、各类村民组织等为重点,以提高农户与农民的组织化率和信息化率为基础,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部署,发挥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户和农民积极转变的作用。组织部门高度重视遴选、培育和使用农村已经、今后还会更多涌现的既有信息能力、又熟知农村经济社会规律的优秀人才,发挥农村网商这一新兴全体发展和改革需求动力足、见多识广、能力更强的特点,为他们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助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创造更好的制度化条件。

(编辑:官方)
0 条评论
不想登录?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
地 址: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民生路232号
邮 编:400010
电 话:023-67898642
邮 箱:ceo@taolong.com
在线客服
400-6810-039
023-68805154
微信扫一扫